大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泄露事件频发,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带来了严重损失。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泄露的监控与防范之道,以期为我国大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一、大数据泄露的现状及危害
1. 大数据泄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据《2020年中国网络安全报告》显示,我国平均每天发生约2.5万次网络安全事件,其中大数据泄露事件占比高达30%。这些事件涉及政府、企业、个人等多个领域,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
2. 大数据泄露的危害
(1)个人隐私泄露:大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信息被恶意利用,如身份盗用、诈骗等。
(2)企业商业秘密泄露:企业内部数据泄露可能导致竞争对手获取商业机密,损害企业利益。
(3)国家信息安全受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泄露可能被敌对势力利用,威胁国家安全。
二、大数据泄露的监控与防范措施
1. 监控措施
(1)建立大数据安全监测体系:通过部署安全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网络流量、数据存储和传输等环节,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2)加强数据安全审计:对数据访问、修改、删除等操作进行审计,确保数据安全。
(3)实施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2. 防范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大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明确数据安全责任,加大对数据泄露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2)提高企业数据安全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数据安全意识。
(3)加强技术防护:采用先进的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如访问控制、入侵检测、数据脱敏等,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4)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数据泄露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数据泄露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降低损失。
大数据泄露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安全问题。通过加强监控与防范,我们有望降低数据泄露风险,保障大数据安全。这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构建大数据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 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研究院.(2020).2020年中国网络安全报告[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 张晓光,李晓东,王丽娟.(2019).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39(8):1-5.
[3] 刘洋,李晓东,张晓光.(2018).大数据安全监控与防范技术研究[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3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