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以扶贫大数据为抓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围绕滨州扶贫大数据的背景、实践、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一、滨州扶贫大数据的背景
滨州市地处山东省东部,是黄河三角洲腹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滨州市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面对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的实际情况,滨州市积极发挥大数据优势,创新扶贫模式,推动脱贫攻坚。
二、滨州扶贫大数据的实践
1. 数据采集与整合
滨州市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对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产业状况、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全面采集和整合。通过数据比对、分析,为扶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精准识别与分类
基于扶贫大数据,滨州市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和分类。根据贫困原因、贫困程度、发展需求等因素,将贫困人口划分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类别,为精准帮扶提供有力保障。
3. 精准帮扶与落实
针对不同类别贫困人口,滨州市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手段,确保帮扶措施精准落实。
4. 监督与评估
滨州市建立扶贫大数据监督评估体系,对扶贫项目、帮扶措施、政策落实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通过数据监测、现场核查、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三、滨州扶贫大数据的成效
1. 贫困人口减少显著
通过扶贫大数据的助力,滨州市贫困人口逐年减少。截至2020年底,滨州市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48.4万人降至5.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6.1%降至1.9%。
2. 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滨州市依托大数据分析,引导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滨州市贫困人口产业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贫困群众收入逐年增长。
3. 教育扶贫成果丰硕
滨州市充分利用扶贫大数据,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扶持力度。目前,滨州市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5%。
4. 健康扶贫保障有力
滨州市依托扶贫大数据,提高贫困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目前,滨州市贫困人口参合率达到100%,大病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滨州扶贫大数据的实践表明,大数据在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创新扶贫模式,推动脱贫攻坚,滨州市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助力脱贫攻坚,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