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政务大数据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高效性,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在政务大数据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难点,亟待解决。本文将从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共享等方面分析政务大数据发展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突破策略。
一、政务大数据发展中的难点
1. 数据采集困难
政务大数据的采集涉及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数据来源广泛、类型多样。在实际操作中,数据采集面临着以下难题:
(1)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数据难以共享,形成数据孤岛。
(2)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数据采集手段、采集标准不一,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数据分析结果。
(3)数据采集成本高。政务大数据采集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投入,增加了政府负担。
2. 数据治理难题
政务大数据治理是确保数据质量、提高数据利用率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数据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地区制定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难以互联互通。
(2)数据质量难以保证。数据治理过程中,数据清洗、脱敏等环节存在漏洞,导致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3)数据治理人才短缺。政务大数据治理需要专业人才,但目前我国数据治理人才短缺,制约了政务大数据的发展。
3. 数据安全风险
政务大数据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数据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以下是数据安全风险的主要表现:
(1)数据泄露。政务大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等环节可能发生数据泄露,给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带来威胁。
(2)数据滥用。政务大数据被非法获取、篡改或滥用,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歧视等问题。
(3)数据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数据安全事件频发,给政务大数据应用带来巨大压力。
4. 数据共享困境
政务大数据共享是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共享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困境:
(1)数据共享意愿不足。部分部门担心数据共享后影响自身利益,导致数据共享意愿不足。
(2)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制约了数据共享的深入推进。
(3)数据共享技术不足。数据共享过程中,涉及数据加密、脱敏等技术,但目前我国数据共享技术尚不成熟。
二、政务大数据发展突破策略
1. 加强数据采集能力
(1)打破数据孤岛。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2)提高数据质量。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数据采集标准,提高数据质量。
(3)降低数据采集成本。优化数据采集手段,提高数据采集效率,降低数据采集成本。
2. 优化数据治理体系
(1)统一数据标准。建立健全数据标准体系,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2)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清洗、脱敏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数据质量。
(3)培养数据治理人才。加强数据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数据治理能力。
3. 强化数据安全保障
(1)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2)加大数据安全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数据安全的投入,确保数据安全。
(3)加强数据安全宣传。提高公众数据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数据安全氛围。
4. 深化数据共享合作
(1)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数据共享。
(2)提高数据共享意愿。加强部门间沟通,提高数据共享意愿。
(3)推动数据共享技术创新。加大数据共享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数据共享技术水平。
政务大数据在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难点。通过加强数据采集、优化数据治理、强化数据安全、深化数据共享等策略,有望突破政务大数据发展中的难点,推动我国政务大数据事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