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在数据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大数据的有效治理与监测,成为数字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大数据治理监测的内涵、重要性、实施路径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大数据治理监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大数据治理监测的内涵
大数据治理监测是指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应用等环节,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技术手段和法规制度,对数据资源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智能化管理,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促进数据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价值挖掘。
二、大数据治理监测的重要性
1.保障数据安全。大数据治理监测有助于防范数据泄露、篡改、滥用等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企业利益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2.提升数据质量。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数据质量,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促进数据共享。大数据治理监测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资源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共享与协同,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4.推动产业创新。大数据治理监测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三、大数据治理监测的实施路径
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明确数据治理监测的主体责任和权利义务。
2.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构建数据治理监测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治理机制。
3.加强技术保障。运用先进的数据治理监测技术,如数据脱敏、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确保数据安全。
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大数据治理监测人才,提高整体治理水平。
5.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数据治理规则制定,推动全球数据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四、大数据治理监测的挑战
1.技术挑战。大数据治理监测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如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更新迅速,对技术人才和管理者的要求较高。
2.数据安全挑战。数据泄露、篡改、滥用等安全风险依然存在,如何确保数据安全成为一大挑战。
3.数据共享挑战。数据孤岛现象严重,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共享难度较大。
4.法律法规挑战。现有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难以适应大数据治理监测的实际需求。
大数据治理监测是数字时代的重要课题,对保障数据安全、提升数据质量、促进数据共享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挑战,我国应加强法律法规、技术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大数据治理监测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数据治理挑战,为数字时代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晓辉,大数据治理:理论与实践[J]. 计算机时代,2018(10):4-7.
[2] 李德毅,大数据治理与信息安全[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5):1-3.
[3] 胡鞍钢,大数据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J]. 中国人口与发展,2018(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