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大数据规格管理作为数据治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大数据规格管理的内涵、现状、挑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大数据规格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一、大数据规格管理的内涵

大数据规格管理新时代数据治理的关键路径  第1张

大数据规格管理是指在数据生命周期中,对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共享等方面进行规范、监督和保障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实时性等方面的要求。

2. 数据安全管理: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获取、篡改、泄露等,确保数据安全。

3. 数据共享管理:推动数据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4. 数据标准管理:制定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格式、编码、命名等,提高数据互操作性。

5.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对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应用等环节。

二、大数据规格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规格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为大数据规格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逐步完善,为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共享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3. 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数据规格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效率。

4. 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大数据规格管理人才需求旺盛,各类专业人才逐渐涌现。

我国大数据规格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安全风险较高、数据共享程度较低等。

三、大数据规格管理的挑战

1.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数据共享和应用。

2. 数据安全风险较高: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事件频发,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损失。

3. 数据共享程度较低: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数据价值发挥。

4.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大数据规格管理人才短缺,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四、大数据规格管理的对策

1. 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数据质量意识,加强数据清洗、脱敏等工作。

2. 保障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研发,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

3. 推动数据共享: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孤岛,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4. 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数据标准制定,提高数据互操作性,促进数据共享。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大数据规格管理人才素质。

大数据规格管理是新时代数据治理的关键路径。面对大数据规格管理中的挑战,我们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加强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共享等方面的管理,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