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逐渐成为地球观测领域的重要手段。异构遥感大数据应运而生。异构遥感大数据是指具有不同数据格式、不同时空分辨率、不同传感器来源的遥感数据。本文将从异构遥感大数据的定义、特点、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遥感信息处理提供有益借鉴。
一、异构遥感大数据的定义与特点
1. 定义
异构遥感大数据是指由多种遥感传感器、多种数据格式、不同时空分辨率所组成的遥感数据集合。这些数据在来源、格式、分辨率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2. 特点
(1)数据量大:异构遥感大数据涵盖了多种遥感传感器,数据量庞大,为遥感信息处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数据种类繁多:包括光学遥感数据、雷达遥感数据、热红外遥感数据等,具有多样性。
(3)时空分辨率高:不同遥感数据具有不同的时空分辨率,可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4)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传感器、平台、处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数据质量存在差异。
二、异构遥感大数据的应用
1. 环境监测
异构遥感大数据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监测土地覆盖变化、植被指数、水体变化等,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2. 资源调查
异构遥感大数据在资源调查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不同遥感数据,可以实现对矿产、能源、水资源等资源的调查与评估。
3. 城市规划与管理
异构遥感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利用遥感数据监测城市扩张、交通拥堵、建筑密度等,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4. 军事应用
异构遥感大数据在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遥感数据监测敌方军事设施、军事行动等,为军事决策提供支持。
三、异构遥感大数据处理技术
1.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是异构遥感大数据处理的基础。主要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校正、数据融合等。
2. 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是将多个遥感数据源进行整合,以提高遥感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见的融合方法有:光学与雷达数据融合、光学与热红外数据融合等。
3.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异构遥感大数据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训练模型,可以实现对遥感数据的自动分类、目标检测、特征提取等。
异构遥感大数据是新时代遥感信息处理的利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应加强异构遥感大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提高遥感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光,杨文静,王宇飞. 异构遥感数据融合技术研究进展[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32(4):837-848.
[2] 李晓光,张宇,李志伟,等. 异构遥感数据融合方法研究综述[J]. 遥感信息,2019,12(2):1-12.
[3] 王宇飞,张晓光,杨文静,等. 异构遥感数据融合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遥感与卫星导航,2018,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