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作为新时代的重要资源,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大数据人才培养。本文将围绕大数据就业专业展开,探讨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前景。
一、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
1. 培养目标
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基础知识,掌握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挖掘、可视化等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课程设置
大数据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处理、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大数据技术核心技能。
(4)实践课程: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师资力量
大数据专业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国高校应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二、大数据就业前景
1. 行业需求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数据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据《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大数据人才缺口已达到150万。大数据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2. 就业方向
大数据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以下就业方向:
(1)数据分析师:从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挖掘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持。
(2)数据工程师:负责大数据平台的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
(3)机器学习工程师:从事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智能系统。
(4)数据可视化工程师:负责数据可视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5)大数据产品经理:负责大数据产品的规划、设计、运营等工作。
3. 薪资待遇
大数据专业毕业生薪资待遇较高。据《2019年中国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大数据专业毕业生平均月薪为8400元。随着经验的积累,薪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大数据时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前景广阔,高校应加大大数据专业建设力度,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大学生也应抓住时代机遇,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光,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2019)[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 李明,中国大数据人才报告(2019)[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