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审计的感悟,从实践与思考两方面,对大数据审计模式进行深入剖析。

一、大数据审计的实践感悟

大数据审计创新审计模式的方法与思考  第1张

1. 大数据审计的必要性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政府等组织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蕴藏着丰富的价值,但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应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因此,大数据审计应运而生。大数据审计能够有效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为我国审计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2. 大数据审计的特点

(1)数据量大:大数据审计涉及的数据规模庞大,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技术先进:大数据审计需要运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工具,如Hadoop、Spark等。

(3)方法创新:大数据审计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

(4)领域广泛:大数据审计不仅适用于企业审计,还适用于政府、金融、医疗等各个领域。

3. 大数据审计的实践案例

(1)审计署:审计署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全国各级政府财政收支进行审计,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

(2)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大数据审计,发现了内部腐败问题,有效防范了风险。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管,提高了监管效能。

二、大数据审计的思考

1. 大数据审计的人才培养

大数据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编程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国应加强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为大数据审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2. 大数据审计的技术创新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审计应紧跟技术前沿,创新审计方法。如运用深度学习、区块链等技术,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大数据审计的法律规范

大数据审计涉及大量的个人和企业隐私,因此,应加强对大数据审计的法律规范,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4. 大数据审计的伦理道德

大数据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秉持客观、公正、诚信的原则,尊重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大数据审计作为创新审计模式,在我国审计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大数据审计的实践感悟和思考,我们应充分认识大数据审计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我们要关注大数据审计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挑战,努力提高大数据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文杰,张晓辉. 大数据审计研究综述[J]. 会计研究,2017(2):123-129.

[2] 王芳,李晓光. 大数据审计方法研究[J]. 现代会计,2018(3):45-48.

[3] 李志强,李晓光. 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当代经济管理,2016(12):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