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大数据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大数据的应用。在高校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高校甚至尚未建立完善的大数据体系。本文将从高校大数据缺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高校大数据建设的关注。

一、高校大数据缺失的现状

高校大数据的缺失挑战与机遇并存  第1张

1. 数据采集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在数据采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数据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系统等传统渠道;二是数据质量不高,部分数据存在重复、缺失、错误等问题;三是数据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需求。

2. 数据处理能力有限

在数据处理方面,高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专业的数据处理人才;二是数据处理技术落后,难以应对海量数据;三是数据处理成本高,限制了数据应用范围的拓展。

3. 数据应用能力不足

在数据应用方面,高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明确的数据应用目标;二是数据应用领域狭窄,主要集中在教务管理、图书馆服务等少数领域;三是数据应用效果不明显,难以发挥数据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价值。

二、高校大数据缺失的原因

1. 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对大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大数据作为战略资源进行规划和投入。高校内部对大数据技术的认知也存在偏差,认为大数据应用只是简单的数据分析,忽视了大数据背后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2. 体制障碍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较为僵化,行政权力干预过多,导致高校在大数据建设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难以形成合力推动大数据应用。

3. 人才短缺

大数据应用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大数据发展的需求。高校内部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高校大数据建设的对策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高校要充分认识大数据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战略资源进行规划和投入。建立健全大数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大数据工作的组织领导。

2. 完善制度,优化环境

高校要建立健全大数据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优化大数据应用环境。加强政策支持,为大数据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要加大对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力度,设立大数据相关专业,引进高端人才。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提高教师、学生的数据素养。

4. 深化校企合作

高校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通过产学研结合,为高校大数据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高校大数据的缺失给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面对这一现状,我国高校应积极应对,加大投入,加快大数据建设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在新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