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欢聚一堂、团圆美满的时刻。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地过年成为了一种新风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大数据角度出发,对就地过年的现象进行解读,探讨春节新风尚背后的家国情怀。

一、就地过年的大数据背景

就地过年大数据解读春节新风尚下的家国情怀  第1张

1. 政策引导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为了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提倡就地过年。这一政策引导,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原地过年。

2. 交通压力

春节期间,全国范围内交通压力巨大,火车、飞机票难求。就地过年,既可以避免长途跋涉,又能减轻交通压力。

3. 经济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就地过年,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还能在亲朋好友间增进感情。

4. 社会观念转变

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团圆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还包括国家、民族。就地过年,体现了人们对家国情怀的重视。

二、就地过年的大数据现象

1. 数据来源

本文所引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交通运输部、中国旅游研究院等权威机构。

2. 数据分析

(1)就地过年人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春节期间,全国就地过年人数达到1.5亿,同比增长约40%。

(2)就地过年消费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2021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消费总额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

(3)就地过年旅游

2021年春节期间,全国就地过年旅游人次达到1.1亿,同比增长约30%。

三、就地过年的家国情怀

1. 爱国情怀

就地过年,体现了人们对国家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展现了爱国情怀。

2. 家国情怀

就地过年,让人们在原地感受到家的温暖,传承了家国情怀。

3. 节约意识

就地过年,有助于节约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就地过年作为一种新风尚,在疫情防控、交通压力、经济因素和社会观念转变等多重背景下应运而生。就地过年,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家国情怀的重视,也彰显了我国疫情防控的成果。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21).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gbgsj/202102/t20210226_1876344.html

[2] 交通运输部.(2021).2021年春运出行指南[EB/OL].http://www.mot.gov.cn/gzdt/202102/t20210226_3728371.html

[3] 中国旅游研究院.(2021).2021年春节旅游市场分析报告[EB/OL].http://www.cnta.gov.cn/zwgk/tzgg/202102/t20210226_3569157.html